“印沙安拉”的意義
發布時間:2017-7-25 15:23:52 瀏覽量:4130 次
摘自----俠★客的博客
談“印沙安拉”的意義(如果真主意欲) 伊斯蘭是穆斯林須臾不離的信仰,一切行為以記念真主為生活的目標,所以,穆斯林的語言之中多以真主的尊名表現自己的認真和虔誠。 "印沙安拉"這句話在全世界穆斯林社會交往中出現的頻率僅次于見面和分別時必說的"色倆目",因此有位著名穆斯林學者形容說,"印沙安拉"是鑲嵌在世界穆斯林共同語言中的閃光寶石。
“印沙安拉”(如果安拉意欲)是一句積極向上的心態表達。當決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必定托靠偉大的安拉,如果安拉意欲必定能獲得成功。在此思想指導下,全力以赴,不達成功決不罷休,即使再大的困難也會迎刃而解。
【古蘭經】中的真主啟示﹕"你們不要為某事而說﹕'明天我一定要做那件事。' 除非同時說﹕'如果真主意欲。' 你如果忘了,就應當記憶你的主,并且說﹕'我的主或許指示我比這更接近的正道。'"(18﹕23-24)又說:“你們不能意欲,除非安拉——眾世界的養主意欲!保81:29).
上述經文闡明,人的意欲是在真主的意欲之下。若真主不意欲,人的意欲無效。在真主的被造物中,大都沒有意欲。如天使沒有意欲只是奉命行事。無論是送命天使,還是取命天使:無論是降風雨天使,還是降災難天使他們皆是奉命行事。日月星辰沒有意欲,它們的運行依循規律。植物、礦物沒有意欲,它們的存在體現真主的造工之妙。人有意欲。因為真主賦予人思維功能。真主為人們創造了思維的大腦。能運動的肢體,能說話的嘴,能聽的耳朵,能看的眼睛。。
就人體而言,體內的大都不能意欲,如呼吸,不是說你想呼吸就能呼吸,不想呼吸就不呼吸:如消化,不是說,你想消化就消化,不想消化就不消化,而是真主賦予的機能使然。再如膚色、年齡、相貌、出生地、死之處等等。這些不是依靠著人的意欲。超出了人的意欲范圍。須知,認得意欲范圍正是真主考驗的范圍。
在萬物中,人的權利最高。人可以捕捉天上的飛禽,水中的魚類,陸地上的動物。人可以發掘大地的礦藏資源并加以利用。如開采石料,開采木料,興修水利真主賦予人活動的自由。
《古蘭經》告誡:人的自由不能超越合法事物的范圍,否則是犯罪,犯罪必受懲罰。
《古蘭經》為世人闡明,善與惡的不同性質及行善受賞。惡受罰的結局!拔抑甘舅黠@的兩條道路”(90:10)
即行善受賞,惡受罰。又說:“善人在恩澤里,惡人在火獄里!保82——13:14)
須知,伊斯蘭命人行善,伊斯蘭勉勵人行善,伊斯蘭告誡人行善的優美結局,同時,也闡明造惡的惡果,但沒有強制。因今世是考場,若有強制,考驗就失去意義,就無價值。
《古蘭經》告誡:宗教無強迫,正邪已分明。誰不信惡魔而歸信真主,誰已抓住堅實的,不斷折的把柄。真主是全聰的,是全知的!保2:256)
人的行為,主的行為,《克倆目》解釋:人是行為受制約者:主是行為的主動者。人的行為:如人欲做一件事,須具備幾種因素,例如木匠制作桌椅,需要木料、工具、時間:作家寫文章,需要素材,工具,時間。再如,你舉意明年朝勤,結果第二年染病在身,或者錢財丟失,或者朝勤途中有障礙等。為此,《古蘭經》告誡信士切勿隨口答應,當說:“若安拉意欲時”
真主的行為:為所欲為,真主的行為。具備兩點:一、必含哲理。二、通行無阻。因為真主的行為的主動者,真主是全能的。故真主的意欲則通行無阻。
人的意欲是在真主的意欲之下。若真主意欲時人的意欲方能奏效。:若真主不意欲時,人的意欲捕奏效。如:有人想迫害真主的使者,有人想摧毀伊斯蘭事業,但是安拉沒有意欲。例如,易卜拉欣圣人時期的暴君乃目陸地,穆薩圣人時期的昏王法老他們意欲消滅伊斯蘭,置易卜拉欣,穆薩于死地,但真主沒意欲,結果呢?乃目陸地被棍棒所擊死:法老被紅海所淹沒,得到所應有的,可悲的下場。
《古蘭經》昭示道:“他們意欲用他們的口吹滅真主的光明,但真主只意欲發揚自己的光明,即使不信道不愿意。她曾以正道與正教的使命委任他的使者。以便他使真教勝過一切宗教,即使以物配主者不愿意!保9:32——33)。
科學家在航天領域里探索,研制出航天飛船等航天器,竄出地球,進入宇宙軌道,拍攝月球及其他星球上的鏡頭,收集資料,對宇宙的了解,人類有了點認識。然而,這依然在真主的意欲之中。
《古蘭經》昭示道:“精靈個人類群眾!如果你們能通過天地的境界,你們就通過吧!你們必須憑借一種丙權,才能通過!埃55:33)。
上述經文,真主曉諭精靈與人類,讓他們通過天地的境界,這便說明,通過天地的境界出自真主的意欲!豆盘m經》云:“你們必須憑借一種丙權,才能通過!北麢嗪挝?學者們解釋不一:有的說科學,有的說科技,有的說知識!豆盘m經》籠統地講“丙權”但無論那樣解釋。大致不會離開這個范圍。
但應該知道的關鍵是:丙權的賦予者是誰?
他賦予丙權的意圖是什么?正確的答案是:丙權的賦予者是宇宙的化育主——安拉。安拉賦予丙權的意圖是讓人類進一步的認識安拉的大造與玄妙,進一步認識造物主的偉大、睿智及自身的渺小宇航員在月球上沒有發現任何生物、氧氣、河流、樹木。這進一步讓人類認識并珍惜地球的一草一木,珍惜這一顆在茫茫宇宙間唯一有生命的藍色星球。
科學家在不斷的獲得新的發現,如海里的金字塔,海底建筑群等。
人們百思不得其解。實質上,人們忽略了上述經文所言:“精靈與人類的群眾!”如果我們仔細的閱讀《古蘭經》,就會發現,再提及精靈與人類時,往往精靈在前人類在后,因為真主在創造人類之前,先創造了精靈,須知,精靈與天使不同,雖然都是隱形的,天使造于光,精靈造于火。天使的性質:純誠無私,絕對順主。而精靈理智欲望參半,有信士,有非信士!豆盘m經》有一章《精靈章》!豆盘m經》闡明,精靈的歷史在人類的歷史之前。精靈也有過輝煌的業績,宏偉的物質文明。如蘇萊曼圣人管轄精靈,指揮他們建造水下宮殿。
"印沙安拉"這句話成為全體穆斯林互相交流的共同詞語,是因為來自先知穆圣的光輝傳統。 先知穆罕默德(祈主賜福于他)一生中從來沒有背棄過他的任何承諾和許約。 他曾經告誡弟子們,真主不會寬恕言而無信者的罪過。 所以"印沙安拉"或"托靠真主"也就從個人的誦言而又延伸為對別人表白的誓言。 為此,出此言者不能不認真對待。
穆斯林語言中這樣一個簡單的詞組構成了整個穆斯林社會或穆斯林民族的性格﹕誠實可靠,言而有信。 這就是穆斯林社會的意識形態﹕做任何一件小事之前必以真主的法度所允許為原則﹔并且寄希望于真主的恩慈,祈求真主的默助。
真主的伊斯蘭是受真主保護的正道,在伊斯蘭大道上真誠為真主奮斗的穆斯林仍然是大多數,正如先知穆圣生前說過﹕"在最后審判的日子來到之前,人間的吉哈德是不會停止的。" 吉哈德就是在伊斯蘭的大道上為真主的事業努力奮斗,穆斯林以此保持伊斯蘭的純潔和真實,以此保衛伊斯蘭的堅強堡壘穆斯林社會。 他們的奮斗表現在清真寺里,每天凈身凈心地祈禱﹔表現在家庭中,善待老人﹑妻子﹑兒女和鄰居并且用伊斯蘭教育他們﹔表現在社會上,他們為維護真理與偽信者堅決斗爭﹔表現在戰場上,如車臣﹑巴勒斯坦﹑克什米爾﹑南斯拉夫,他們為保衛伊斯蘭和維護穆斯林同胞的利益與伊斯蘭的敵人展開殊死的斗爭。
"印沙安拉"或者"托靠真主"是誦言,也是誓言,是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指望真主的恩慈和護佑。 大家都知道穆圣時代一個牽駱駝人的故事。 他來到集市上,把他牽來的一頭駱駝放手不管了,他對人們說,真主會替他保管駱駝的。 先知穆圣建議他,先把駱駝拴好,然后再祈求真主的恩慈。
因此,當我們口出"印沙安拉",不是不做任何努力,完全聽憑形勢發展的擺布,自己坐等后果﹔更不是把"印沙安拉"當作一句口頭語,說過之后沒有行動,完全不負責任,那樣的話,等同于說謊和欺騙。 我們應當認真地對待"印沙安拉"或"托靠真主"這句嚴肅的誦言或誓言,言而有信。言必有行,行必有果,才能把問題交代清楚,對自己問心無愧,才能保持自己純潔而高尚的信仰。 如果在自己盡到了最大努力的情況下,而發現事與愿違,這個時候,要進一步參悟真主的恩典和智慧,應當說﹕"我的主或許指示我比這更為接近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