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區泰城清真寺
泰城清真寺坐落于泰山區財源街道辦事處清真寺社區,始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00余年歷史,大明萬歷年(1619年)、明天啟四年(1624年)、清咸豐、同治、民國時期、文革后多次重修。泰城清真寺總占地面積5362平方米,建筑面積4698平方米,建筑規模宏偉,布局完整,風格獨具,是伊斯蘭文化和中國文化相融合的結晶,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泰城穆斯林群眾舉行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
清真寺二門
泰城清真寺坐西面東,前后為二重廟宇式院落,寺內現存有照壁、大門、二門、禮拜殿、南北講堂、沐浴室等50余間和明清民國重修碑等。
禮拜殿由卷棚、大殿和窯殿組成,三者構成勾連搭式殿頂。前殿面闊五間為抱廈16柱6窗懸山頂青磚石木抬梁式結構,后窯殿為三重檐12柱4窗歇山頂。院落南北兩側為清真寺南北講堂。自1997年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扶持和穆斯林群眾的大力支持下,泰城清真寺按照文物保護“修舊如舊”的原則,先后投資300余萬元對門樓、二門、大殿、南講堂、寺內院落進行了全面維修;在市宗教部門的大力扶持下,清真寺投資354萬元,重建北講堂,新建穆斯林殯儀館、民族之家和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中心。清真寺總修繕面積達3600平方米,面貌煥然一新。
南講堂是穆斯林群眾和教職人員學習交流的處所,東面墻上是《宗教事務條例》,泰城清真寺寺管會將政策、法律、法規的學習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提高穆斯林群眾和教職人員的法律意識、大局意識。自“和諧寺觀教堂”創建活動開展以來,泰城清真寺按照“愛國愛教、知法守法、團結穩定、活動有序、教風端正、管理規范、安全整潔、服務社會”等八項標準,積極發揮創建主體作用,堅持“組織領導、責任落實、制度建設”三個到位,突出“創建主題、宣傳教育、規范管理”三個重點,搭建“矛盾化解、服務群眾、服務社會”三個平臺。
清真寺大門
清真寺民族之家是穆斯林群眾學習、交流、聯誼的平臺,總建筑面積500平方米,一樓是我們的榮譽展室,擺放的是泰城清真寺獲得的各種榮譽。清真寺先后獲得“第二屆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山東省和諧宗教活動場所”、“山東省和諧宗教活動場所示范窗口”等榮譽稱號,贏得了領導和穆斯林群眾的廣泛贊譽。在二樓,樓梯左側是一些宣傳板面。一直以來,清真寺高度重視宣傳教育,筑牢穆斯林群眾維護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思想基礎,我們精選古蘭經、圣訓中關于愛國愛教、學習、敬老等知識加以宣傳引導,“兩個共同”的主題展板一目了然,深入人心。在民族之家的學習室和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中心,墻上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離不開、四個維護、四個認同”等知識的展板,引導大家學習遵守。泰城清真寺每年接待大量來自世界各地和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穆斯林群眾,已成為泰安市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在泰經商務工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有200余人,泰城清真寺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積極協助民宗局、伊協做好外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服務與管理工作,專門制定了《外地穆斯林服務中心守則》,經常組織學習、交流活動,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增強外地穆斯林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引導大家遵紀守法,服從當地管理,共筑和諧家園。
清真寺大殿
清真寺南講堂
上一頁:新泰市放城清真寺 下一頁:岱岳區西界前營清真寺